按照课本去旅行,苏州园林“瞬间如诗如画”,
- 编辑:admin -按照课本去旅行,苏州园林“瞬间如诗如画”,
您如何形容苏州园林的美?在叶圣陶的书中,苏州园林的美就在于“无论游人在何处,面前总有一幅完美的画卷”。如今,江苏省中小学生秋假期间,不少学生按照课本上的指示,走进苏州园林,开始“散步读书”。
总部记者秦瑞娣:您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从哪里开始的?当你打开高二语文课本时,“苏州园林”这个词条一字一句地揭示了园林背后的匠心,“像一幅画”。
苏州园林的“画意”,浓缩在随处可见的园林艺术之中。漏窗、门洞、亭台楼阁,都是工匠精心设计的“观察框”。苏州园林里,每一扇花窗都折射出不同的美景,如枫树、竹树等。清澈见底的小溪和清澈的池塘,让游客所到之处都能找到“完美的画卷”。
易志清同学:以前读《苏州园林》的时候,经常幻想苏州园林会是什么样子,比如亭台楼阁,亭台楼阁的整体布局,花草树木的对比等细节。当我来到这里时,我看到了比书本上读到的更深刻的东西。
李梧桐同学:虽然我们是特地从外地来到这里,但我们也感受到了文中提到的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,远近景的层次美,以及岩区和池塘的结构美。
苏州恒久园林管理局园林管理处处长郑启东先生:利用狭长的走廊,结合各种花窗、空窗的形状,我们会逐渐开辟出花园最好的景观,而不是一下子把它全部清理掉。时间这就是它的独特之处。
总台记者 秦瑞娣:苏州园林的“画卷感”进一步隐藏在夜晚的光影流动中。夜游垦政园,在文征明手植的紫藤墙里看自己的倒影,听昆曲《牡丹亭》悠扬的旋律,“人在画中游”的意境可见一斑。
郑启月同学:课本上都写了细节,但是走进去的时候却感觉身临其境。
如今,参观花园的角度正在多样化。从“身在画中”到“游在画中” 苏州园林的“画感”深入人心。目前,通过将高精度数字馆藏与虚拟现实、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相结合,这种流体视频正在成为数字档案和三维立体影像。更加可感知、可移动的世界正在虚拟空间中发展。
苏州市花卉绿化管理局合作交流处处长 朱凯:今年以来,1-10月的旅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%左右。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,我们也在将内容转化为游客可以体验的东西。一些旅游服务引导设施设备还配备了人工智能(AI)技术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