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部科学省公布中小学生心理健康10项措施!
- 编辑:admin -文部科学省公布中小学生心理健康10项措施!
近日,教育文化体育科技部印发《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十项措施》。通知如下:
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十项措施
为践行健康教育为先的理念,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水平,我们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逐步特点和尚待解决的问题,制定以下措施。
■有效缓解学生升学、升学的焦虑。
减轻学生过多的作业负担,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,严禁机械性、重复性、惩罚性作业,鼓励每周设立“无任务日”。标准精简考试管理,减少日常考试频次,适当设置考试难度,避免按照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序。巩固校外培训管理成果,继续严格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管理,规范非学科培训,加强学科培训隐形变异的预防和管理。实施均衡招生是有序推进中考改革、加快落实学校优质高中录取指标、缓解学生和家长升学忧虑的优行动。全面落实中小学健康与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指南,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综合教育实践活动,加强生命教育、青少年教育和防倒退对学生进行离子教育,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、情绪调节能力和压力应对能力,增强心理韧性和心理免疫力。
■全力投入“每天2小时的体育课”。
保障中小学生每日体育活动总量不少于2小时,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按规定课时参加体育课。我们还会统一开展体育竞赛。“班级竞赛”、“年级竞赛”等综合性体育课,让你“流汗”。鼓励学校与当地社区合作,在周边地区开设体育设施,为学生课余锻炼提供空间。鼓励实行“课间15分钟”,扩大学生课间活动时间,强化h 课外服务体育项目,增加学生户外活动时间。实施健康学校建设试点,全面解决近视、肥胖、心理健康等学生身心健康尚未解决的问题。探索有效机制和模式
■ 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睡眠时间
合理调整上学时间,学生无需提前到达学校参加统一教育活动。符合条件的学校必须确保学生获得所需的午休时间。通过多种渠道传播有关睡眠的科学知识,指导家长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,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,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。严格执行睡眠管理规定,坚决制止加班学习等违法行为,防止睡眠时间被过度占用我的功课和无序竞争。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身体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控系统。
■ 促进学生健康的互联网使用习惯
大力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,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,帮助他们养成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。学生携带到校的智能终端产品将统一管理,严禁手机等电子产品进入教室。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采取“屏蔽措施”,减少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。会同有关部门压实网站平台监管职责,优化算法推荐机。严禁强加任何威胁学生心理健康的信息,严禁“严禁“煽动焦虑”、“诱导参与”。继续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,推广“未成年人模式”应用,加强动漫、短视频、迷你剧、网络综艺、网络游戏、网络文学管理。
■ 考虑特殊学生群体
针对弃婴、流动儿童、孤儿、事实无人陪伴儿童、单亲家庭儿童等特殊学生群体,我们将按照“同一份生命政策”建档立卡,加强心理健康指导。我们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在入学、考试、放假、升职等时期的情绪和行为变化,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状态分析和个体化治疗。我们提供心理咨询和精神护理。与学生家长保持定期联系,每学期至少家访一次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家庭关系。 “爱心妈妈”齐心协力,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。支持寄宿学校改善生活条件,加强寄宿生日常照顾和安全管理,提高学校管理人员和生活老师的关怀和服务水平。
■ 建立监测、预警和干预机制。
推动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预警体系建设,组织年度心理健康抽样监测。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每年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进度进行监测。督促指导地方建立监测预警体系,健全精神卫生问题及时发现、预警和干预机制,推广阶梯式应对模式。协调标准化学生心理健康评估,每个学生通常每个年级只接受一次心理评估。
■推进全员教育制度的导入
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训,提高教师“情绪教育”意识和能力,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学科教学,提高教师发现学生心理行为异常并及早干预的能力。我们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、学校临床医生、保健老师,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,帮助他们发挥专业领导作用。建立班主任、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员、精神科医生三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,实施暂托服务。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研体系,向地市级教育科研机构配置心理学教育科研人员。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聘请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服务。
■优化校园心理支持环境
在中小学实施“疫苗保护行动”,及时化解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,坚决防止各类学生欺凌行为。开展“和谐校园”、“友爱班级”、“温馨宿舍”建设,加强集体教育,营造团结友爱的集体氛围。充分履行班(团)长、心理委员、宿舍主任等职责,对同伴给予帮助和鼓励。学校一般在心理健康、艺术体育、科技、实践和职业等领域建立兴趣小组和学生俱乐部。定期组织集体活动,激发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,倡导“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社团”。利用人工智能等最新信息技术,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活动,支持地方政府探索发展“人工智能”、“智能”心理助手。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建设,减轻教师工作负担,为教师提供及时的心理调节和心理护理。鼓励有条件的社会力量和专业医疗机构支持教师开展心理咨询培训。
■ 营造和谐的家庭亲子关系
学校将继续加强宣传力度构建“辅导联盟”,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密切合作,每学期通过家长会、家长学校、家长班、家访等方式开展至少两次家庭教育辅导活动,将心理健康作为必修教学内容,鼓励家长多陪伴多体贴,鼓励学校着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。加强学生发展监测分析,定期向家长反馈,帮助其及时了解情况,注重与弃儿等困难儿童家庭的沟通,共同关心和关注。会同妇联、相关工委等部门,加强对地方家庭教育的指导,广泛开展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,提高家长心理健康素养,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。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。
■ 完善保障和部门协调机制。
依托有关部门,在市县中小学建设心理咨询中心,全面普及知识、业务指导、心理咨询和师资培训。与卫生、公共安全、网络空间、社会工作、共青团、妇联等协作,建立线上线下机制,及时发现学生严重心理问题,进行转诊治疗,推动建立返校机制。恢复后支持学校并处理学校内部突发心理危机的计划。我们将指导学校创作一幅图画。充分发挥青少年服务台12355、心理支持热线12356的功能,与民政、卫生、共青团、少先队、妇联等搭建社区心理服务平台,支持社会工作者、志愿者等实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。与公共关系、卫生、科技协会等合作,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、心理问题的表现和识别,提高公共关系和咨询的专业性和科学性,营造全社会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。
“十条措施”对特殊学生有哪些照顾?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”↓
▌本文来源: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(ID:cctvnewscenter)
制片人/王源 总编辑/杜贤瀚
总台央视记者/高晨元
编辑/崔朝辉
